健康專欄 | 傾聽你的需求
被蚊子叮,問題可大可小
台灣夏季颱風一個接一個來,連續大雨過後是病媒蚊容易滋長的季節,加上各地氣溫升高,更容易爆發登革熱疫情。此疾病主要盛行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,尤其是東南亞、南美洲等。

飛聖全球服務護理師 潘筱茜
每到暑假,大家就會聽到「天狗熱」或「斷骨熱」的說法又出現了!那您知道天狗熱或是斷骨熱是什麼疾病嗎?沒錯!它就是登革熱!因為台灣夏季颱風一個接一個來,連續大雨過後是病媒蚊容易滋長的季節,加上各地氣溫升高,更容易爆發登革熱疫情。您知道登革熱嚴重的話有可能會致死嗎?接下來讓我們一同來認識登革熱。
一、定義
登革熱顧名思義是由蚊子傳播的病毒所引起的疾病,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流行,尤其是東南亞、南美洲等。
二、傳染途徑
-
人與病媒蚊的傳播:病媒蚊為埃及斑蚊(Aedes aegypti)及白線斑蚊(Aedes albopictus),人類被帶有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受到感染,此為主要傳播方式。
-
其他:懷孕婦女若感染登革熱,即透過胎盤或是生產垂直感染給胎兒,造成胎兒早產、低出生體重和死亡,但此傳播方式較少見。
三、潛伏期及症狀
典型登革熱潛伏期為3-14天,通常為4-7天。症狀根據每個人體質不同,所引發的症狀皆不同。輕微症狀有發燒、頭痛、嘔吐、腹痛、肌肉及關節痛或皮疹等,嚴重有可能導致出血型登革熱,若處理不當,會有10-50%死亡率。
四、治療照護
台灣目前無特效藥治療登革熱,主要透過症狀治療為主,若是出血型登革熱則需住院治療。早期診斷及治療,可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。
五、預防方式
-
消滅病媒蚊繁殖地:清除積水容器,杜絕病媒蚊孳生。
-
避免白天被蚊蟲叮咬:裝設紗窗、紗門或蚊帳等。
-
改善住家環境衛生,消除蚊蟲孳生場所。
-
出國或至登革熱流行地區,應做好自我保護。
-
從登革熱熱區回來時,應自我監測14天,若有發燒、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痛等,應盡速就醫,並告知醫師旅遊史。
如有以上問題,建議找專科醫師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