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語言
close
健康專欄 | 傾聽你的需求

覺得胸悶、胸痛不適?不能不注意的冠心病

每當溫度變化大,就會看到新聞媒體播報關於心肌梗塞的新聞。我們會介紹什麼是冠心病、哪些生活習慣會導致冠心病的發生,以及如何透過平時預防及對冠心病多一點認識,可以避免疾病發生。
冠心病

飛聖全球服務護理師 潘筱茜

每當溫度變化大,就會看到新聞媒體播報關於心肌梗塞的新聞。為什麼會是溫差變化大時容易出現?胸悶、胸痛一定代表罹患冠心病嗎?以下會介紹什麼是冠心病、哪些生活習慣會導致冠心病、以及如何透過平時預防避免疾病發生。

一、定義

冠心病為心臟病的一種,其代表冠狀動脈無法輸送富含氧氣的血液至心臟所引發的疾病。生活有很多危險因素會導致心臟病的發生,如高油或高鹽的飲食、抽菸等不良嗜好,而每到冬天因氣溫降低,導致血管收縮,周邊血管阻力上升,進一步使得心臟必須更用力才能將血液運送到身體各處。若本身血管條件差,心臟得不到需要的氧氣,也容易產生心絞痛症狀;另外若冠狀動脈壁上脂肪斑塊破裂,也會阻塞血管,進而導致急性心肌梗塞或壞死。

二、危險因子

(1)高血壓 (2)高膽固醇 (3)肥胖(4)糖尿病 (5)抽菸 (6)沒有規律運動 (7)具有心臟病家族史 (8)具有子癲前症病史 (9)暴飲暴食 (10)大於55歲女性及大於45歲男性。

三、症狀       

每個人症狀不同,即使患有相同型態的心臟病。冠心病早期通常感覺不出來,直到患者出現胸悶、胸痛,若沒有得到適切治療,接下來可能就是心臟血流受阻導致心跳停止(猝死)。常見的症狀有:(1)胸悶(2)左前胸或上腹部有壓迫感 (3)胸痛 (4)呼吸困難或感覺消化不良 (5)心悸 (6)冒冷汗合併暈眩 (7)噁心嘔吐感。

四、預防

  • 降低血壓:高血壓易導致動脈管壁微小撕裂進而產生疤痕,硬化斑塊會被困在疤痕組織當中,形成血管狹窄,因而降低至心臟之血流。高血壓是導致心臟疾病、中風的高危險因子,降低血壓可以減少心臟血流的壓力,避免造成心臟病。

  • 降低膽固醇:血中膽固醇過高會增加硬化斑塊的產生,因而降低血流至心臟,而出現胸痛情形,若斑塊剝落則會形成血栓,導致心臟病及中風發生。降低飽和脂肪、反式脂肪或是全脂牛奶等的攝取,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。

  • 戒菸:抽菸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機率,菸中的尼古丁會使血壓上升及降低心臟接受氧氣的供給,同時增加血栓的形成。當您開始戒菸時,導致心臟病風險數值會快速下降,一年之後即會降到抽菸者的一半。

  • 保持健康體重:肥胖是導致冠狀動脈疾病的原因之一,肥胖會增加心臟負擔,而肥胖者通常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壓以及高膽固醇等疾病,因而導致冠心病機率增加。醫師建議視個人熱量需求攝取足夠蛋白質及蔬菜水果,可以幫助自己維持健康體重。

  • 規律運動:規律運動可以控制血壓、改善膽固醇及強化心臟,以避免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。醫師建議我們應保持一週五次,每次30分鐘的適度運動,如走路、游泳或跑步等。

  • 糖尿病控制:糖尿病是罹患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子,糖尿病患者患有心臟病比沒有糖尿病患者高出2-4倍。對比無糖尿病患者,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時有肥胖、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等健康問題。主治醫師會開立糖尿病用藥,同時也會定期監測血糖,建議患者保持規律運動及健康飲食,都可有效控制糖尿病。

 

如有以上問題,建議找專科醫師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