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聖全球服務護理師 林幼婕
便祕對於每個人而言定義不一,有些人認為是多天未解便,對有些人來說則是排便時間長且須用力排出,但在醫學上對便祕的定義為每周排便少於三次,或排便時需要用力且排出時糞便乾燥、堅硬。根據統計,大約80%的人會有便秘的經驗,長期便秘是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,且可能會有嚴重的併發症,例如大腸癌、肝病、肛門周圍疾病、大腸憩室炎、痔瘡或潰瘍等。
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,例如飲水不足、缺乏膳食纖維及排便動力、情緒變化、疲勞、藥物副作用、運動不足及生活習慣不良等。若出現便秘的症狀時,可先以非藥物的方式治療,例如,提高飲水量、多吃膳食纖維及增加運動量。正常成年人一天需飲用約2,000ml的水,不包含茶、咖啡及飲料,高纖食品不會被腸胃消化吸收,故會增加糞便的體積及重量,需提高水分的吸收,使糞便變軟以利排便;運動可增加腸胃蠕動,以利糞便排出。另外,排便習慣不良亦有可能引發便祕,建議每天固定時間且不能拖延排便。
若平常已保持健康生活型態卻仍有便秘情形,可能是藥物副作用,有些抗組織胺容易使大便乾燥,鎮定劑、止痛劑、減肥藥物、抗憂鬱藥、含可待因的咳嗽藥、鈣劑、鐵劑以及毒品等會使腸胃蠕動減少,引發便祕。若有服用以上用藥,可與醫師討論藥物的更換或減量。
若上述非藥物治療的方式皆無效果,即可請醫師協助開處方簽,服用相關藥物做治療。最常見的藥物分為:體積膨脹型瀉劑(bulk-producing laxatives)、瀉鹽(saline laxatives)、高滲透性瀉劑(hyperosomotic agents)及刺激性瀉藥(irritant or stimulant laxatives)。「體積膨脹型瀉劑」屬於高纖維速制劑,藉由提升水分的吸收使糞便膨脹、增重,刺激腸胃道蠕動,此藥物通常為粉末或顆粒狀,服用後需大量飲用開水,主要的副作用為腹脹、腹痛。「瀉鹽」的作用方式則是增加腸胃道的蠕動,以及刺激腸道水分及電解質增加。「高透性瀉劑」主要是藉由於小腸中形成高滲透壓,使水分滯留、刺激婕腸蠕動,以利排便。「刺激性瀉藥」是使腸蠕動增加刺激腸道平滑肌的神經叢,這類的藥物容易使患者長期依賴,到後期若不使用此藥物及無法排便,且由於此類的藥物對腸黏膜的刺激性較大,故會建議一定要經過醫師的處方或指示再服用。
便祕雖然不會對身體造成立即性的危害,但若長期排便不順還是有可能產生相關併發症,除了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外,訂定規律排便時間也是個可減少便秘機率的方法。適當的藥物雖然可以緩解不適,但不建議長期使用,以免出現依賴性,若已使用藥物卻仍有便秘的症狀,須至大腸直腸科尋求專業的協助及檢查,查看是否有阻塞的情形。
如有以上任何問題,建議找專科醫師處理。